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首页 > 技术与支持 > 深圳不养猪是产业升值趋势

深圳不养猪是产业升值趋势

点击次数:3055 更新时间:2012-12-27

近日,深圳官员表示,今天的深圳不适合养猪,合法的养猪户也要通过产业转移搬离深圳。话音未落就在网上引起热议。

为了供港赚外汇 深圳曾支持养猪

*,深圳与香港接壤,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成为zui早的经济特区,它也被视为改革开放的“试验田”。深圳官员表示,当年宝安养鸡养猪出口香港赚取外汇,能解决一些经济上的问题。

刚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,深圳相对现在来说比较落后,养猪是*产业,*产业占比较大。那时积极养猪除了能够解决深圳本地人的肉类供应,还能供港赚取外汇,何乐不为?

今非昔比 深圳已不适合养猪

深圳官员表示,这么多年过去了,深圳的土地承载力难以为继,城市开放度、排污总量和汽车保有量等等已让深圳不堪重负。目前,深圳合法的养猪户也要通过产业转移、补贴机制转移出深圳。

改革开放之后,亚洲“四小龙”新加坡一直是中国各大城市学习的榜样。现在的深圳希望顺应时势,学习新加坡等地的做法,主动将养猪产业移出,试图以此释放土地资源,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、高附加值的金融、科技等新兴产业,这种做法无可厚非,也是深圳发展的必然。

新加坡禁止养猪也有代价

新加坡独立以来,坚持实施一以贯之的发展策略,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,用一代人的时间将资源贫瘠、基础薄弱的小国打造成为东南亚*发达国家、世界上人均zui富裕的国家之一,创造了“新加坡奇迹”。

新加坡决定从1988年底起,停止国内养猪,所需猪肉及制品全部由商务部门进口解决,将更多的资源用来产业升级,发展低污染、低能耗、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。

现在新加坡猪肉的主要供应国是中国、马来西亚等。由于全靠进口,当地消费鲜猪肉的销售价格较高,好在当时新加坡产业已经成功升级,已是世界上人均zui富裕的国家之一。进口肉虽然贵一些,但当地民众收入提高后还是能吃得起,生活质量并未受影响。

产业升级转移 深圳GDP农业占比去年降至零

创新才能带动产业升级

深圳作为国内发展历史较短的一线大城市,在经历30年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之后,GDP农业占比已经在去年降至零,市场已经证明深圳不适合养猪。

市场已经证明深圳不适合养猪

深圳市统计局在去年针对深圳包括种植业、林业、畜牧业、花草、渔业等多个*次产业范围内的行业进行统计发现,深圳2011年的*产业的增加值为5.07亿元,与此同时,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1502.06亿元。比较可以发现,农林渔业的比重太小,连0.05%都达不到,所以四舍五入就统计为零。

深圳*产业2011年的增长率为-22.3%,相比于绝大部分城市的正增长,深圳的农业等*产业明显处于萎缩状态。深圳也是全国*农林渔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零的城市。

深圳整个*产业的增加值仅为5.07亿元,养猪的产值更为有限。2011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为11502.06亿元,比上年同比增长10%,经济总量在全国内地大中城市中继续保持第四位。*产业逆市大幅下降这也能说明深圳不适合养猪。

养殖业利润缩水严重 赔钱的生意没人做

在中国,生猪价格涨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“猪周期”,即三年为一个周期。从今年年初开始深圳生猪价格就处于“谷底”,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和高成本的双重挤压下,养殖业利润缩水严重,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。

以前饲料、人工等成本低,猪价较高的时候一头猪能挣700元,现在一头猪只挣100-200元,还有部分猪场因疫情导致小猪的存活率低,经营甚至处于亏损状态。

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开始

深圳计划逐步转移1万家低端制造企业
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、工业化的推进,深圳逐渐放弃了生猪养殖,同时,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加快,散养户呈下降趋势。

深圳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快

做生意的人目的是为了*,养猪这样高风险、低利润甚至赔钱的生意自然没人做。以前深圳有200多家养猪场,不仅满足本地人的需求,还要供港换外汇,到去年深圳仅剩三五家养猪场,而且都在往外搬迁。目前,深圳本地猪肉供给只能保证一成以内,其余九成都靠外地供应。

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,深圳四大支柱产业:金融、物流、文化和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一半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猛,生物医药、互联网、新能源等产业的增速都超过20%,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。养猪与上述高附加值、高科技、低污染的产业相比,产值已经不值一提。

结语

深圳不适合养猪是产业升级转移的大势所趋,希望深圳能够在城市资源接近极限的情况下,成功实现产业升级。

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0242号